134-1119-1149020-85511713
近幾年,隨著大量娛樂方式的刺激,以往“扁平化、低互動”的媒體形式已經不足以激發大眾興趣,沉浸式設計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成為了一種風潮。沉浸式體驗與展廳的結合,拓展了展廳的內涵與表現形式邊界,在有形或無形的場域內探索、沉浸,賦予旅游者不可復制的參觀體驗。今天,與聚橋文創一起用數字科技打造“沉浸式”體驗。
麥肯錫2019年的研究報告表明,“全球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從購買商品轉向經歷體驗,人們不再執著于擁有多少物品,而更加看重經歷了怎樣的難忘體驗本身。”
沉浸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某種體驗或某個故事里產生的自我迷失感,即參與者在沉浸式體驗中被完全代入到環境里,以至于淡忘掉現實生活中的顧慮和責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即時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種迷失感會與參與者關注的任何內容產生某種情感上的聯系。作為一種體驗類型,沉浸式體驗從手法的層面超越了熒幕、書本和舞臺而取而代之地成為了一種具身體驗(embodied experiences)。無論是對于主動還是被動的參與者來說,比起站在旁觀者的視角,沉浸式娛樂讓他們相信自己是這個作品或這個新創造出世界的一部分。
例如,我們通過場景營造,配合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貼合甚或超出用戶生活體驗的故事性的方式,以游戲,情境感音頻視頻、戲劇、游樂設施、裝置性空間展覽等作為輸出途徑,最大化調動自身五感共鳴,令用戶全身心多感受的沉浸在虛擬與真實交織的世界中。
沉浸式空間多使用聲光電進行設計,因此,選用深色,首先讓用戶感知到的是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不然總覺得看不清或者會錯過什么?所以說深色更容易讓人進入沉浸式體驗模式,在設計上被引用的很多,沉浸式體驗需要盡可能地調動五感,長時間吸引住參與者注意力,盡可能地排除其它干擾。例如,紅色主題樂園,利用感官刺激達到心流狀態;玩游戲,各種技能與挑戰匹配觀眾的認知達到“心流”模型。
掃我,隨時在線